2021年11月19日至26日,由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臧迎春教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前设计系主任西尔维亚·皮亚迪(Silvia Piardi)教授联合发起的学术活动“国际设计系列讲座”,成功于线上举办。
“智能家居”
The Smart Home
![图片 图片](/__local/2/78/E7/4F26A1CF7FBB4D947DD8E340968_9C1AB8DE_290EB.jpg?e=.jpeg)
第一场讲座海报
由米兰理工大学教授詹皮耶罗·博索尼(Giampiero Bosoni)、米兰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基娅拉·莱切(Chiara Lecce)以及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博士研究生玛尔塔·伊莉莎·塞奇(Marta Elisa Cecchi)三位带来第一场讲座,主题为“智能家居:探索媒体技术如何影响室内设计从上个世纪到今天的设计愿景(The Smart Home: An Exploration of How Media Technologies Have Influenced Interior. Design Visions from The Last Century Till Today)”。
![图片 图片](/__local/6/56/16/10D3BCF9F3DEC907A47896D8E73_DA067001_46856.png?e=.png)
基娅拉·莱切介绍了设计历史中的四个阶段
![图片](/__local/8/1D/44/20A11E251A7FD62EAF8810E002E_E778A2C7_2BBF6.png?e=.png)
勒·柯布西耶与泽纳基斯合作设计的飞利浦馆被称作“瓶中的诗歌”
![图片](/__local/A/A8/DD/C800617A6E253BAAF8A0380019A_7904934A_38082.png?e=.png)
飞利浦新产品Hue Play HDMI
模仿场景灯光色彩与亮度
基娅拉·莱切(Chiara Lecce)从当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新媒体和新技术带来的影响、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下人对于居住空间体验的改变等几个方面分享其研究的课题。但是她强调,主要关注的并不是技术层面的研究,而是聚焦在技术背景下人类的行为方式如何影响到居住空间,以及预测未来居住空间的发展。
![图片](/__local/F/1D/44/EC65825442B69F1308B2F24A63B_A7F7A363_8695.jpg)
Cecchi博士谈及他对空气流动、家居产品的相关研究
玛尔塔·伊莉莎·塞奇(Marta Elisa Cecchi)从室内空气与温度角度切入,提出疫情期间大家被迫长时间待在家里,缺乏有效的空气流动将危害身体健康的问题,以及室内空气质量与流动的相关监管与立法比较困难等问题,通过对室内温度、空气流动的研究,包括室内家居材料物理方面的改变,来帮助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感。
“社区之间”
In the Neighborhood
![图片 图片](/__local/B/56/EF/FC98BAC947108B694C44C886ED2_A4BDB42E_1C3F3.jpg?e=.jpeg)
第二场讲座“社区之间”海报
![图片 图片](/__local/8/36/88/769BF6390C646025FD4942A35B4_A63C7416_EC1F.jpg?e=.jpeg)
第二场讲座参与人员合影
第二场讲座中,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系副教授芭芭拉·卡莫西尼(Barbara Camocini),米兰理工大学副教授大卫·法西(Davide Fassi),米兰理工大学研究员、兼职教授安娜琳达·德·罗莎(Annalinda De Rosa)三位主讲人,就“社区之间:空间设计与城市微更新(In the Neighborhood: Spatial Design and Urban Activation)”主题分享了目前在城市建设与更新方面的研究成果。全场讲座由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副教授于历战主持。
![图片 图片](/__local/F/D5/53/F6CF92AA5900F06C98565B62CE3_77CE541B_8CA12.png?e=.png)
城市内部作为容纳空间
学者们强调,当代城市空间在搬迁、重置、改造等碎片化背景下进行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而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其中两部分进行分享:其一,关于城市微更新框架理论,以及如何在新空间中保留日常需要;其二,基于研究理论的米兰北部NoLo社区空间的设计实践。
![图片 图片](/__local/1/5F/7F/7577385586F7ECD71AAEA6E7E8C_F90EFF31_6829E.png?e=.png)
诺隆(NoLo)社区设计案例
![图片 图片](/__local/A/5A/64/5496EB58F5D20F70A2E73E48AE5_480254F8_24CE2.png?e=.png)
基于诺隆(NoLo)社区
微更新的应用研究和教育活动
大卫·法西教授向师生们展开探讨了城市微更新内容与方法在诺隆(NoLo)社区的设计应用研究。诺隆(NoLo)是一个有着2.4万居民的米兰北部社区,团队通过统计结果制作出虚拟圈子,根据社区中人群的能力与技能梳理,探索他们更多方面的需求。研究团队还做了一些缩小贫富差距的尝试,比如贫穷的人可以买到更便宜的食物;当地居民自己设计服务和活动;将市政厅旁的市场、废弃商店重新改造成开放性实验室,吸引当地学生、居民、研究人员等加入与参与。
![图片 图片](/__local/2/82/6A/30969D6D837EAD67BE162C846EA_20AAC9D9_137D8.jpg)
艺术家参与微更新设计
![图片 图片](/__local/3/48/8D/07B0C631949AB40B4F2B060DD44_A852B962_6F105.png?e=.png)
学生设计方案-废弃火车站仓库改造
研究员安娜琳达·德·罗莎指出了活动侧重方向:1.非传统意义上的空间 2.文化链接 3.共同参与性活动 4.社区包容性与韧性。罗莎说,他们做的是应用性的研究项目,可以让研究员实操参与、边做边学,思考如何让居民参与进来,并获得一手的例证。
“作为痴呆症护理工具的室内设计”
Interior Design As a Tool For Dementia Care
![图片 图片](/__local/8/71/85/57A7769739C2846C089175F3423_FDD4C724_1E14A.jpg?e=.jpeg)
第三场讲座“作为痴呆症护理工具的室内设计”海报
第三场主题为“作为痴呆症护理工具的室内设计——治疗栖息地模型的经验和指南(Interior Design As a Tool For Dementia Care: Experienc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Therapeutic Habitat Model)”的讲座中,来自米兰理工大学的副教授亚历山大·比亚蒙蒂(Alessandro Biamonti)首位发言。他指出,社会发展进步与其包容性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通过设计活动推进新的包容性社会的发展,它能足够包容层次不齐的群体,包容弱势群体,去实现人类活动的真正创新。他十分感谢清华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的邀请,此次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国际化平台,有机会将投入大量精力的研究内容与成果与大家分享与探讨。
![图片 图片](/__local/2/31/96/2D7597D5AD2E7BCE84AE2C2DD28_48C0EEE4_1A97D.png?e=.png)
研究员Silvia Maria Gramegna讲述失智症三个阶段
随后,博士后研究员、兼职教授西尔维亚·玛丽亚·格雷梅格纳(Silvia Maria Gramegna)详细介绍了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以环境空间设计的角度切入研究失智症患者的非药物疗法。基于多年的研究,她提出了“治疗栖息地 (Therapeutic Habitat)”的理论模型,包含了无形环境因素、物品、家具、建筑四个层级的环境系统,能够给予失智症患者积极的刺激,推进良性互动,使失智症人群能够维持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图片 图片](/__local/4/AA/20/668B44D1A665E00846A715EED13_D94E7F34_97A7.jpg)
四个层级环境系统的特征、目标与刺激效果
![图片 图片](/__local/2/1C/FD/328A2DD56566A25555D9166B55F_B521A63E_4274.jpg)
![图片](/__local/6/A8/39/54F584CF1EB43D65D1E41ABFBAE_859F1A37_7D49.jpg?e=.jpeg)
左:治疗火车(Therapeutic Train)设计实践案例
右:居家环境空间设计实践案例
![图片 图片](/__local/8/05/AA/CB1E5C31645F1E2E680D13D0B45_ADDE669C_301C8.png?e=.png)
治疗栖息地激活系统图
本系列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引发了同学们对设计与当前时代趋势、新兴技术、社区环境、健康医疗等方面的思考,体悟了设计创新的社会责任与力量,调动对于设计研究、设计实践的极大积极性,让大家受益匪浅,期待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未来更多的学术系列活动。
(图、文 | 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