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F/69/32/6154DAA2C25427DBBF41E385B04_F649F77C_3DA06.jpg)
雕塑系副教授 罗幻 新著
《作为语言的具象——当代具象雕塑创作方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以“具象”为主题,立足于近年来雕塑媒介语言研究的成果,围绕形象、材料、时空展开论述,探讨当代具象雕塑的创作方法与发展可能。
作者简介:
![](/__local/8/CF/0C/670FEA73F1599A387505F8AE28D_1489F89A_82778C.jpg)
罗幻
具象艺术的手段是塑造形象,这种形象是最容易进行解读和能够带领观众进入思考的最直接途径。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具象艺术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消失,它会一直存在,尤其是在这个到处都渗透着效率意识的时代更是会受到更多关注。
在罗幻这本书里我们不难发现“夯实基础,大胆实验”的教学理念的呈现。他从美术史的角度回顾了具象雕塑的发展历程,作为艺术家他对具象雕塑也颇有研究,并且从雕塑的专业角度分析了具象雕塑的意义、价值与未来发展,呈现个人独到的见解,并且启发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思考具象艺术。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
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象群作序(节选)
本书的写作既像一次朝圣,也是一次别离,这里面有我曾经十分钟爱的艺术家,也有继续探究的指引者。当代艺术与中国古代艺术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都是我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大量观点和实证被用于讨论之中。实际上,我也并不视具象为无法割舍或唯一的路径,但亲切感、复杂性、关联度和生命力使之成为最合适的研究样本。
希望阅读者在合上书卷之后能够相信,焦虑和浮妄的空气终将消散,需要漫长时间磨砺和等待的艺术精神也会再次迸发光芒。
选自作者后记
罗幻,现为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雕塑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负责人,从事当代雕塑领域的创作、研究与教学工作。罗幻从具象人物类作品出发,近年来不断介入雕塑语言的深度讨论中,对经验表述、观念与形式、创作理论建构等问题均有研究与探索。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8/09/30/078E9F045AE1E24F16CF40CB28B_B14337C1_CA92.jpg)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4/8D/2E/92F12D81F09FBD0ECE0D978F71A_7BEB3DC6_3456D.jpg)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0/26/80/70CE7954BD21E755AFDD3761961_FD25A732_3506F.jpg)
![undefined undefined](/__local/3/DF/24/09494CB343073632A52BE27C129_30E2E8FB_24588.jpg)
代表作品
![](/__local/0/3F/2F/CB57B1AB15B2AA16BDE3D5CB32F_FDCD3591_1452EF.jpg)
《坐看云起时》 54x50x27cm
大理石、木 2015年
![](/__local/C/13/72/AE45E2CC157AACE60B61B3D172B_FC75F87C_285EE7.jpeg)
《通路》 耐候钢、不锈钢 2019年
![](/__local/5/1C/C0/C3D6C89F7359B05B73153185F92_31B64CCD_7CC118.jpg)
《一块虎骨》 长约3米 3D雕刻 泡沫塑料 2018年
(图、文:雕塑系副教授 罗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