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来,我们显然进入到了一个与过去科技思维和艺术思维截然不同的崭新的时代。在如今的环境下,如何看待新的科学、新的艺术已成为我们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论坛现场
2019年9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主办的“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开讲。该论坛提供了一个叩问艺术与科学融合发展的平台。
两天的论坛一共举办了四种类别报告,分别为科学家报告、艺术家报告、理论家报告和管理者报告。清华美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晓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教授,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李薇受邀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院长鲁晓波
乐动网页版登录入口,乐动(中国)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晓波的演讲题目为《让智慧随心飞翔——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新》。鲁晓波教授在艺术设计理论、设计实践和艺术创作多方面皆有建树,在演讲中从现代科技发展、艺术设计国内外现状、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与碰撞等方面向大家讲述了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景下,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成为设计和艺术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在演讲中,他列举了人体动态雕塑、AI化作《埃德蒙·贝拉米画像》、能够“听见色彩”的Neil Harbisson、MIT媒体实验室始创的体感交互项目、清华大学“大脑的交响”项目等来例证在当今艺术的创新发展中,科技发挥的重要作用,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艺术将是未来多元艺术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佛罗伦萨的Giulio Bonatti
来自佛罗伦萨的Giulio Bonatti 提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总能为艺术家带来新的创作工具”。他谈到,在数字化设备的帮助下,人们能够看到“声光电音乐屏风”,能够在今日美术馆感受各种实体、虚拟和交互的艺术。
当今是一个科学和艺术再次深度融合的新时代,不仅是科学技术与艺术技艺上的连结,更是科学精神和艺术情怀的结合。在新时代新发展模式下,社会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双一流”建设等,都离不开艺术与科学的相融相助。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

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李薇

报告会现场
图、文: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李薇教授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